close

大陸與韓FTA若生效,新竹買房影響最大的是化學工業。圖為和大工業生產線。(中時報系資料照片)
  中新網8月26日電 有台媒日前指,“經濟台獨”的幽靈正在臺灣徘徊,臺灣《旺報》2隨身碟6日社評指出,倘若臺灣希望經濟走向世界參與競爭就是“經濟台獨”,這就太沉重了。所謂“經濟台獨”路線,在臺灣沒有市場。
  文章摘編SD記憶卡如下:
  衡酌臺灣政治與經濟現實,怕馬英九當局成為“經濟台獨”的幫外接式硬碟凶,可能是過慮了。臺灣在陳水扁執政八年中深受封閉鎖島之苦,馬英九提出深化兩岸經濟合作政策,得到民意支持,並因此在2008年完成臺灣政黨再次輪替。深化兩岸經濟合作一向是馬英九當局兩岸經貿政策主軸,也是當前臺灣經貿自由化的重要一環。
  執政外接式硬碟六年期間恢復兩岸兩會復談,在十次兩岸兩會高層會談中,已簽署了21項協議及2項共識,併在這個過程中安然度過全球金融風暴及歐債風暴的衝擊,並展現豐碩的兩岸經濟合作成果。在正確兩岸經貿政策有豐碩成果之際,怎有可能急轉成“經濟台獨”?
  倘若臺灣希望經濟走向世界參與競爭就是“經濟台獨”,這就太沉重了。事實上,臺灣一直是國際分工體系的一員,外貿是臺灣經濟的命脈,而臺灣與大陸緊密的經貿關係,正是臺灣地區經濟國際化的一環。臺灣在經濟起飛過程中,高度外貿導向,讓臺灣繞著商機跑,世界哪一區域經濟發展快速,臺灣產業就會嗅到商機,就要積極與他聯結。因此,我們看到臺灣在80至90年代,有效造就了臺灣經濟奇跡。
  若把臺灣積極推動經貿自由化形容成“經濟台獨”,則是錯看了經貿全球化及自由化的真諦。
  大陸是臺灣第一大貿易地區,在兩岸關係和緩下,兩岸順利完成ECFA之簽署。在追求經貿自由化的目標上,為台商爭取到降低貿易壁壘的好處及拓展國際市場的商機的同時,鬆綁島內“經貿法規”,並做好與全球經貿體系密切合作的工作。這些深化兩岸經濟合作及拓展國際經貿空間的做法,事實上與“經濟台獨”無關,而是臺灣在經濟發展歷程中,永續成長的不二法門。
  我們承認服貿卡關及“太陽花”活動的確讓兩岸經濟合作面臨了新的挑戰,然而倘若因而延緩兩岸經濟合作及ECFA後續協議協商,只是幫助民進黨實現以民粹、“賣台”、製造“大陸威脅論”,將兩岸經貿互動污名化的想法,進而讓“經濟台獨”有發酵的空間。
  民進黨以一黨選舉利益,干擾當前兩岸經濟合作互利基礎的做法,反讓我們重溫“扁政府”執政的鎖島封閉時期。當年民進黨桎梏於意識形態,刻意忽視大陸經濟的躍升,企圖以“積極管理有效開放”政策限制台商發展,不但臺灣經濟發展受限,台商亦在外貿競爭對手韓國積極拓展大陸市場之下,逐漸失去大陸市場市占率,失去壯大產業的先機。
  這種用經濟安全、臺灣安全的藉口,用不能太過依賴大陸的想法,製造“恐中”思維,要臺灣先跳過大陸先走向世界的謬論,實非兩岸人民之福。也許社會大眾對兩岸經貿開放是走得太快或太慢,有不同的看法,但我們不認為民眾會允許臺灣走封閉鎖島回頭路,換言之,所謂“經濟台獨”路線,在臺灣沒有市場。
  兩岸更應當建立參與區域經濟合作共同研究平臺,進行先期研究及建立溝通機制。透過兩岸共同參與區域經濟合作的方式,破除民進黨渲染兩岸經濟合作不利於臺灣立足於世界的言論,以兩岸經濟合作擴大經貿空間的方式,消除“經濟台獨”的疑慮。  (原標題:台媒:“經濟台獨”幽靈在台徘徊?此說法太沉重)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e41mefaj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