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6月3日消息 據中國之聲《全球華語廣播網》報道,"你見,或者不見我,我就在那裡。"這句臺詞用來形容即將參加諾曼底登陸70周年紀念活動的奧巴馬和普京似乎很恰當。
諾曼底登陸戰役,是20世紀最大的登陸戰役,也是目前為止世界上最大的一次海上登陸作戰,牽涉接近三百萬士兵渡過英吉利海峽前往法國諾曼底:
在諾曼底戰役中作戰的盟軍主要有加拿大英國以及美國組成,盟軍先後調集了36個市,總兵力達288人。其中陸軍有153人,相當於20世紀末美國的全部軍隊,戰役發生在1944年6月6號早上6點30分,作戰的行動的代號為"霸王行動"到8月底盟軍一共消滅和重創德軍40個師,諾曼底登陸的勝利宣告了盟軍在歐洲大陸第二戰場的開闢,意味著納粹德國陷入兩面作戰,減輕了蘇軍的壓力,協同蘇軍有力的攻剋柏林,迫使法西斯德國提前無條件投降,美軍從而把主力投入太平洋對日權利作戰,加快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結束。
為紀念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這一重要戰役,法國總統府證實,法方已邀奧巴馬、普京、波羅申科等數十位外國領導人出席今年6月6號舉行的諾曼底登陸70周年的紀念儀式。
然而鑒於目前美俄關係的尷尬,美俄兩國大使都提出要求,希望主辦方確保奧巴馬和普京在活動期間不碰面。為此,主辦方甚至給兩人準備了不同的進城道路:
"市長表示,他們為此做了大量的準備,甚至還給普京和奧巴馬尋找不同的進城道路保證兩人不碰面。"
"我們收到了兩國大使的要求,就是俄羅斯大使和美國大使,為了保證兩人在活動期間不碰面,他們在歡迎午宴上不會坐在一起,他們在紀念儀式上也不會坐在一起,一切都是為了盡可能的避免碰面。"
這種不碰面有多層的含義是尷尬,還是令有其他的感覺?在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歐盟研究部主任崔洪建看來,美俄領導人在紀念諾曼底登陸活動上的尷尬,並不意味著雙方在工作層面上沒有交流:
崔洪建:其實美蘇,當時的蘇聯都是二戰的戰勝國,而且都是算是正義的一方,但是現在你看,70年以後國際形勢發生這麼大的變化,當時的一個盟友現在成了這樣一種關係。這次儘管之前曝出了一些什麼料,就說雙方的領導人會儘量避免見面,我覺得雙方都是借這個場合對外表示一種姿態,就是說雙方在烏克蘭的問題上不會妥協,但是實際上從兩國領導人這個層面以外,其實雙方的工作實際上也是保持接觸的,就包括像北約和俄羅斯一直都是有工作層面的聯繫和交流。所以兩國領導人在這種場合作姿態的話,更多的是一種對各自國民還有對各自盟友的交待,但是並不妨礙在工作層面有更多的接觸和交流。
法國總統奧朗德本人已證實,他將在諾曼底登陸70周年紀念活動期間與普京和奧巴馬分別進行晚宴。白宮國家安全顧問羅茲此前證實說:"奧朗德總統當晚至少要就餐兩次。"
對普京而言,這頓晚餐很不尋常——烏克蘭危機爆發以來,這是他首次和西方國家領導人會晤。而晚餐的主人,法國總統奧朗德對於此次活動當然也倍加重視。
崔洪建:現在法國最大的問題就在國內,就是奧朗德政府的支持率在持續下降,包括最近結束的歐洲議會選舉就能看出來,居然掉到第三位去了,所以對於奧朗德來說,他需要的信心上的一個東西,所以無論是國際場合或者其他的一些機會,肯定都會想要充分的利用,來表現說它的政府依然是穩固的,而且法國依然是可以走出目前的困境的。但是說到底,很多事情還是需要他國內政策有一個比較大的改變,他才能比較平穩的完成任期。在大國關係中,法國一直是不甘心,一直希望扮演一個非常重要的角色,但是如果國內問題不解決,在這種充一下門面,我覺得這個始終還是有點底氣不足。
這次活動還有一個人在吸引著媒體的關註,那就是烏克蘭當選總統波羅申科。
波羅申科之所以吸引大家關註的眼光,是因為這是他第一次出現在多邊外交場合。而且在奧巴馬訪問波蘭時,將與波羅申科舉行首次會晤。那麼,奧巴馬與波羅申科的會面又意味著什麼?
崔洪建:我覺得,如果現在這種情況下,波羅申科去法國,我覺得不是一個太負責任的態度,目前烏克蘭國內的問題這麼多,而且現在東部還處於一個混亂的狀態,外界還在擔憂東部的衝突進一步升級。如果在這個時候放下國內這麼多的要務,然後跑到法國去秀的話,我覺得至少不是一個成熟理智的領導要做的事情。至於說奧巴馬肯定是有想要進一步穩定那邊的形勢,想要安撫歐洲盟友的這種考慮,而且我覺得現在最重要的考慮就是美國和歐洲西方希望儘快把烏克蘭選舉結果進一步合法化,這樣有助於他們在和俄羅斯的對峙和爭奪中取得優勢吧。 (原標題:美俄總統不願碰面忙壞主辦方:進城路線不同並分別設宴)
- Jun 16 Mon 2014 22:40
美俄總統不願碰面忙壞主辦方:進城路線不同並分別設宴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